更何況,堂堂一國之君,竟讓后宮之人涉足商業(yè),這簡直是太兒戲了。
“陛下此舉,實在有違祖制!”一位老臣率先站了出來,言辭懇切地勸諫道。
“是啊,陛下,后宮干政已是大忌,如今又讓其參與商業(yè),成何體統(tǒng)!”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朝堂上反對之聲此起彼伏。
長孫無忌站在群臣之中,心中暗自冷笑。
這武曌可是自己安插的內(nèi)應(yīng),李恪此舉看似荒唐,實則正中他的下懷,看來這武琞已經(jīng)成功將李恪給誘惑住了。
武曌能夠隨意出入宮闈,傳遞情報自然更加方便,日后行事也會更加順利。
但作為文官之首,他一直與李恪作對,此時當(dāng)然不能直接出面支持李恪的決定,為了不讓百官詬病,更為了不讓李恪起疑。
于是,他微微側(cè)身,用眼神示意身旁的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心領(lǐng)神會,清了清嗓子,站了出來。
“陛下,各位大人稍安勿躁?!?br/>
禮部尚書恭敬地向李恪行了一禮,然后轉(zhuǎn)身面向群臣,緩緩說道,“翻閱史記,其中不乏前朝趣事。”
“曾有賢明君主鼓勵后宮之人參與民間事務(wù),一來可讓后宮了解民間疾苦,二來也能促進經(jīng)濟繁榮,陛下此舉,實乃效仿先賢,意在更好地體恤民情啊。”
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jù),引經(jīng)據(jù)典,讓原本激烈反對的百官一時之間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雖然心中仍有不滿,但在禮部尚書的一番說辭下,也只能暫且作罷。
李恪坐在龍椅上,將眾人的反應(yīng)盡收眼底。
他心中暗自冷笑,這群老臣,看似道貌岸然,實則各懷鬼胎。
今日之事,不過是他故意為之,意在試探朝堂各方的態(tài)度。
“好了,此事就這么定了,眾愛卿若無事奏,便退朝吧。”李恪揮了揮手,示意退朝。
百官們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無奈地退下。
長孫無忌在退朝的人群中,心中暗自得意。
他覺得李恪果然如他所料,一步步落入了他的算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