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隊是從東面也就是“研究所”與市區(qū)之間的灰色地帶以一條弧線穿插出“研究所”的。
時間剛好掌握在日軍對市區(qū)展開進攻時,日軍打出的一陣猛烈的炮聲掩蓋了小分隊坦克和汽車的馬達聲。
以弧線穿插,目的則是讓會面的日軍搞不清小分隊前進的方向……如果是垂直穿插,在路上只要碰到日軍那必然就是面對面,日軍的第一反應(yīng)必然就是這支部隊會不會是從其身后“研究所”來的,于是就會提高警惕。
但如果以弧線穿插,就會讓日軍誤以為小分隊是來自“研究所”與市區(qū)之間的戰(zhàn)車聯(lián)隊……更何況這支小分隊開的還是日軍九七式坦克,這玩意中**隊可是“絕對沒有”的,于是當(dāng)然警惕性就降低。
張弛就是利用日軍這種心理才將兩輛九七式坦克編入小分隊。
同時,張弛還讓小分隊偽裝成執(zhí)行特殊任務(wù)追擊敵人的樣子,根本就不考慮日軍是否會懷疑,而是讓一名會日語的學(xué)生……當(dāng)然,這名會日語的學(xué)生也是身穿日軍軍服,原本日語這玩意是不是母語,日本人一聽就能聽得出來,但問題是這些學(xué)日語的學(xué)生有相當(dāng)一部份自懂事起就被日本人強制學(xué)日語,于是那日語還真可以以假亂真。
這學(xué)生就站在打頭的一輛汽車前,只要看到有日軍在前頭有意攔路盤問就十分囂張的沖他們大喊:“讓開,讓開,緊急任務(wù)!”
正所謂“理直氣壯”,人的心理往往就這樣,日軍看到小分隊這么“氣壯”,再加上“研究所”方向此時又不是日軍的主力所在兵力也不多,于是對小分隊絲毫都沒有懷疑,小分隊有驚無險的就穿過了日軍的哨卡沿著公路直奔龍江方向而去。
小分隊前行了大約一小時才趕到指定地點……距離龍江還有二十余公里的郊區(qū),一路上雖然偶爾也會碰到幾支日軍,但一看到兩輛九七式坦克及五輛日式汽車,就根本連問都不問,有些甚至還朝小分隊揮手打招呼,小分隊的戰(zhàn)士們也很有禮貌揮手回敬。
接著小分隊就離開了公路在曠野里又前出了半小時……這是出于不過早暴露戰(zhàn)略意圖的考慮,空降點如果距離公路太近,很有可能還沒落地就被來往的日軍閑雜人員現(xiàn),日軍第54旅團也就不會那么笨再往這陷阱里跳了。
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張弛就朝張清粕點了點頭,張清粕當(dāng)即用手電筒朝幾個方向打信號,接著騰的一聲幾個火堆就被點燃了。
不一會兒,天上就響起了一片“隆隆”飛機聲……這聲音很快就過去似乎什么也沒生,但是張弛卻知道,此時的空中其實正有一頂又一頂?shù)慕德鋫阍诤诎抵型侣洹?br/>
在黑暗中跳傘其實還是挺危險的,因為往下看時就是漆黑的一片,不知道下方是懸崖、冰河還是什么地形,所以才需要張弛等人在地面選好一片開闊地并點上火堆接應(yīng)。
另一個危險就是因為能見度很低,傘兵往往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著6……地上雖是一片雪白,但在黑夜里還是很難判斷距離,許多戰(zhàn)士都是在毫無心理準(zhǔn)備的情況下一屁股坐在地上,好在厚厚的雪層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倒也沒有多少傷亡。
很快,降落傘就一頂接著一頂?shù)穆涞交鸲迅浇?,其它落點偏離的也在以最快的度往火堆方向靠攏,整個過程耗時三十七分鐘……張弛對這個時間很滿意,要知道這是在夜里,而且還是在難于行軍的雪地,在這么的時間內(nèi)就集結(jié)完畢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
“師座!”剛剛跑到集結(jié)點的三團副團長黃敬福氣喘吁吁的在張弛面前挺身報告道:“三團二營、三營集合完畢,失蹤25人,傷9人!”
“嗯!”張弛點了點頭。
失蹤25人是正常的,他們很有可能是被風(fēng)帶到較遠的地方一時趕不到。
不過部隊的計劃當(dāng)然不能因為這25人沒趕到就受到耽擱,所以張弛當(dāng)即就在炮彈箱在攤開了一張地圖,然后對黃敬福說道:“情況是這樣任務(wù)是伏擊日軍第54旅團……”
說到這里張弛就看了看時間:“他們大慨在天亮前趕到齊齊哈爾,也就是我們還有五十分鐘的時間準(zhǔn)備。設(shè)伏地點就在七里外的公路,把部隊分成三個部份,砍頭截尾斬中間,明白了沒有?”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