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在礦機宿舍里,開始搞代工的時候,所需布料的量就已經上來,開始成匹的進貨,就不能從商店里買了,而是直接去找生產廠家。
這個省的棉花種植,在國都占了絕大的份額,省內自然不乏各種紡織廠。但在那時候,紡織廠同樣也不理會姚遠這種小私人經營戶。
這個沒關系,姚遠“叔叔”多,紡織廠所在的城市,他只要能找到一個管事的“叔叔”,就能通過特殊的渠道,買到別人買不到的布匹。
慢慢的,他就和這些紡織廠的銷售人員認識了,每次去人家那里,要么給人家?guī)c東西,要么請人家吃頓飯,把關系逐漸拉近,以后就用不著為點小事,就去麻煩“叔叔”們了。
當然了,去那些“叔叔”們工作的城市,他還是要去拜訪一下他們,根據(jù)他們不同的喜好,給他們帶一些他們需要的東西。
原先在礦機工作的時候,他都是把這樣的一種關系,專門儲存在電腦一個文檔里的,包括記錄對象的家庭成員,個人喜好,工作情況,等等的信息,都詳細記錄,并隨時保持更新。
這個時代,沒有電腦,但他做培養(yǎng)干部的習慣并沒有改變。他就弄了一個筆記本,詳細記錄這些信息,保持和這些人的親密指數(shù)。
因此,在他的這些“叔叔”們眼里,姚遠是一個謙遜、懂事和可交的好人,人緣關系保持的很不錯。
其實,這是一門營銷和維持自己人脈的學問。在他那個時代,你如果連這門學問都做不好,還想著將來當經理當老總,成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你就做夢去吧。
在講究“三分本事,七分關系”的時代,這是培養(yǎng)干部必須具備的本能。
姚遠把這個“本能”拿到這個時代里來,自然就是無往而不勝了。
因此,小慧開工廠所需要的設備、布匹、材料,三天時間,姚遠就都給采購齊,而且拿到的還是最低的價格。
只有一樣他沒有做到,就是賒賬。
那個時代,單位與單位之間,都是你欠我,我欠你,交錢提貨的事倒是很少的。這也就為后來形成三角債,最終都給這三角債逼的沒法生存,埋下了隱患。
可那是公家對公家,姚遠是私人對公家,能拿到需要的貨,而且是最低價,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了,還想著賒賬,那根本就不可能。
后來,有姚遠這本事的人,靠領導批條,一個個都成了家財萬貫的“倒爺”。
姚遠雖然知道這個比做服裝發(fā)財快,卻不打算這么干。
這么干,讓姚虎的部下犯錯誤,對不住死去的姚虎夫妻。他寧肯一點點,清清白白地白手起家,不能給他們夫妻臉上抹黑。
買齊了所有的東西,三千塊貸款就花差不多了。這還是他來采購,拿到了遠低于市場價格的成本價。換做別人,五千塊錢都不見得能夠做到。
他又把自己手里僅有的一千塊錢留給小慧。因為他知道,小慧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想不到的,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寧肯自己難一點,也不要讓小慧為難。
從和小慧在她屋里單獨呆了那一晚上,姚遠心里對小慧的感覺就完變了,幾乎就像心疼抗抗一樣心疼小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