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笛、魯曉威等人覺得不自在,雖然方老師說得很在理,但是說得也太直白了些。
就在此時,汪小為他們聞訊而來。
魯曉威用咳嗽來掩飾尷尬:「方老師,您這話有點過了啊,怎么能叫自娛自樂呢?我們付出了辛苦,也是為了人民服務(wù)….…」
「那你們想到了嗎?」
方言笑盈盈地望著他。
魯曉威張了張嘴,一時間無言以對。
方言搖了搖頭,果然如此。
雖然早期的春晚,一直試圖給觀眾帶去歡樂,但事實上,制作團隊并不完全了解觀眾喜歡什么,恰恰,他們也不需要了解。
整個八九十年代,是電視的時代。
不管搞成什么樣,觀眾都會看電視。
當(dāng)時也沒有別的選擇,娛樂少,節(jié)目少,頻道少,就算想換臺,大年三十基本上只有央媽春晚,怎么換臺,都是中央臺。
像趙奔山說的,湊合過,還能離了咋地,春晚也一樣,湊合看,有的看總比沒的看強。
也就到了網(wǎng)絡(luò)時代,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制作思維不得不變,但就是很尬。
有一種不了解年輕人生活,還非得跟你尬聊的老人家,你也只能尷尬地笑笑。
「小方老師?!?br/>
汪小為笑瞇瞇道:「那以您的想法,這節(jié)目該怎么搞?」
「首先,在制作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確節(jié)目的方針和性質(zhì),性質(zhì)我剛才講了,要辦一場"讓人民樂呵,讓群眾滿意"的迎春晚會?!?br/>
方言道:「至于方針,16個字,雅俗共賞,老少咸宜,貼近生活,娛樂大眾?!?br/>
「您能講得具體一點嗎?」
劉笛立馬記在本子上。
「打個比方,想必大家都能注意到,全國現(xiàn)在正在流行的"武術(shù)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