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文章除在在標題上足夠的吸引人之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內容也是磅礴大氣,無懈可擊,再加上那一首好字,足以秒殺大唐百分之九十九的考生。
寫完了最后一個字,林安舒展了一下筋骨,仔細的檢查確定無誤,這才把考卷給放在一旁晾干,整個人也就隨之放松了下來。
甚至,林安還特意留下來吃了一頓考場的飯,這才交了試卷,背著手,哼著小曲,優(yōu)哉游哉的離開了考場。
直到下午日落西山的時候,伴隨著一聲鐘響,就表示這第一屆的科舉考試,正式落下了帷幕。
隨著大量的考生涌入長安城,再次讓這座城市變得熱鬧了起來。
大街小巷,全都是三五成群的考生圍在一起聊著各自考試的事情。
這對答案不管是現(xiàn)代還是古代都是如此,幾乎是一種風俗習慣了。
只是甭管寫的好不好,總之已經(jīng)蓋棺定論了,那么接下來就該好好的放松放松。
林安也不認識人,于是就回到家,往躺椅上一躺,拿起自己釀造的果汁美滋滋的喝了起來。
現(xiàn)在他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等著放榜,金榜題名,那是指日可待。
……
隨著考試結束,考生們的試卷也都被送到了禮部和翰林院,各級負責的官員都開始紛紛忙碌起來。
古代的科舉考試,基本上都是聯(lián)合審查制,就是多人一起打分,取一個分數(shù)最接近的,如果是懸殊太大的話,那么就上交,讓上面的官員定論。
總體來說,唐朝的科舉制度在閱卷方面,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科舉考試結束后的第三天,禮部這邊的官員基本上都處于加班加點的狀態(tài),而負責天字號考場閱卷審核的,正是禮部侍郎虞世南。
此人,便是當時考試的時候給林安提供便利的那個官員。
“不學無術啊,這個考生居然連這道題都能寫錯?真是濫竽充數(shù)?!?br/>
“這個考生的字寫的倒是不錯,只是這個詩做的……實在是不堪入目,給個中下吧。”
“不錯,不錯,這位考生的策論標新立異,確實是不一般,就是這個字不好,可惜了,勉強能給中上?!?br/>
“好,好好好,這篇文章不錯,字寫的也好,能給上等?!?br/>
禮部負責閱卷的場地里,類似的聲音是不絕于耳,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