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場目光的聚焦,陳庭秋也不客氣的看向了常駐渝州地區(qū)的楊懷谷。
“他們不知道,你還不知道?我那里是機械實驗室,不是量子實驗室?!?br/>
要最近楊懷谷雖然確實一直在歐洲奔波,但今這場有關量子力學的會議,并沒有在他的行程計劃以內(nèi)。
他只是剛好路過阿姆斯特丹,然后和華科院的老友碰巧遇見了,然后就被“生拉硬拽”的拖過來打了一場醬油。
這一打不要緊,竟然隱隱有成為全場焦點的趨勢?
這怎么行。
雖在座的都是物理學家吧,但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在量子領域方面,楊懷谷涉足并不算多。
身邊的這位陳庭秋,才是量子領域方面的華夏第一人。
且不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量子雷達原型機是否具有探測量子波動和量子糾纏的能力,即便是真的,這事兒也絕對跟渝州大學的機應實驗室無關。
“也是,你最近都在忙伽瑪射線的實驗,是我欠考慮了?!?br/>
其實這也不怪陳庭秋胡思亂想,如果真的有人可以人為引發(fā)量子波動,整個渝州地區(qū)他也只能想到機應實驗室了。
“但是如果這事情是真的,我覺得你有必要去渝州一趟了?!?br/>
在量子領域方面,楊懷谷雖然不如陳庭秋專業(yè),但并不是一竅不通。
理論上存在的量子糾纏,是一種特殊的物理資源,可以在時間、能量、動量之間相互萃取與轉換。
最基本來,把量子糾纏的機制應用到量子信息學上,很多平常不敢想不可行的事情都可以達成。
“這次會議結束以后,保守估計一半的量子物理學家都會去渝州,我怎么可能會缺席。不過回去之前,我這把老骨頭還得出馬搞定一些事情才是?!?br/>
完,陳庭秋站起身來,先是代表華夏量子物理學界表達了立場,隨時歡迎大家去渝州做客。
展現(xiàn)了大國氣度。
在場的物理學家無不對陳庭秋院士肅然起敬,什么叫科學不分國界,這就是!
然而,緊接著陳庭秋就臉不紅心不跳的要求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進行友好交流,順便去參觀參觀量子雷達原型機。
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代表頓時臉色一變,我怎么陳院士今這么大氣,原來是在這里挖好坑等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