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承不承認,就李成梁所做的一切看來,他的大局觀似乎都超過馬芳、俞大猷等將領(lǐng)。
像這三位在大明名氣很大的中后期武將,大多都是針對敵人制定合理戰(zhàn)術(shù),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攻防戰(zhàn)都打得很不錯。
但是,他們對于開拓大明疆土所作出的貢獻,則比較有限。
雖然李成梁在后期,第二次出鎮(zhèn)遼東時,選擇放棄他主建的寬甸六堡,讓大明之前向北擴張的努力付諸東流,許多人也因此認為建州女真的崛起,正是這個失當(dāng)?shù)拿顚?dǎo)致的。
但客觀說,當(dāng)時大明在遼東的兵力嚴(yán)重不足,主動收縮防線其實并無不妥之處。
大明援朝戰(zhàn)爭,把遼東精銳損失巨大,還沒來得及補上,所以當(dāng)時明軍應(yīng)對建州女真的擴張,兵力應(yīng)對上確實捉襟見肘。
縱觀李成梁一聲戎馬,或許唯一的失誤就是錯看了努爾哈赤,給了他機會。
由此得出,老話「斬草除根」是真的很有道理,哪怕某些時候顯得似乎有些殘忍。
和線貴告辭,李如松登船,向著河對岸駛?cè)ァ?br/>
座船之后,一大串大小船只也滿載著騰沖軍民跟在座船之后。
「走,我們回城?!?br/>
線貴站在碼頭上,看著李如松的座船過了河中心,這才吩咐一句。
有士卒牽來戰(zhàn)馬,線貴接過馬韁抓住馬鞍,隨即左腳踩上馬鐙翻身上馬。
從親兵手中接過馬鞭,一鞭揮出抽在馬屁股上,戰(zhàn)馬吃疼先前小跑而去。
馬后,一隊親兵快步跟上,向著潞江城而去。
潞江城城墻算不得高大,比騰沖城城墻差遠了,一月之期實際上還是有些難度的。
不過好在東門離碼頭不足一里地,還有明軍戰(zhàn)船在河道上接應(yīng),所以線貴并不擔(dān)心自己的安全。
這么點距離,沖出來還是很容易的。
只要把火器集中到東門,對著圍堵的緬軍一陣轟擊,他就可以帶兵殺出城去。
很快線貴就進城,此時原本熱鬧的街市除了搬運物資的士卒,已經(jīng)看不到百姓的蹤影。
在緬軍打到城下時,城中百姓大多選擇東渡,逃亡保山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