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那個不納稅的傳聞,就是這么傳開的。
而現(xiàn)在魏廣德要看涉及藩王的文書,就是因為在張居正離開后,魏廣德忽然察覺到其中有大大的貓膩。
都說祖制祖制,給人的感覺好像什么都是朱元璋定下來的,可老朱活著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給藩王府田地,那時候老朱只給了藩王封地。
藩王封地是什么意思,那就是所謂的采邑,藩王府每年會向采邑要求供奉,也就是藩王府的生活所需。
藩王們不僅通過封地獲得祿米,還有鈔、錦、纻絲、紗、羅、絹、冬夏布、綿、鹽、花等多種物品,這些都是保障王府日常生活開支,還用于維持王府的運營和藩王的社交活動。
那是封地,不是賜田。
明朝的王府賜田實際上起始于明宣宗朱瞻基,他給趙王八十頃賜田作為王莊開始,各地王府紛紛效仿,請求皇帝賜田建立王莊。
而這些王莊的田地,似乎就從未向朝廷繳納過賦稅了。
忽然,魏廣德想到這里,猛然就發(fā)覺不對的地方。
王莊的田地確實不會向戶部繳納賦稅,那是因為在魏廣德印象里,好像是說封地只是名義上劃給王爺?shù)氖车摰?,由當?shù)毓賳T運營,收稅,再從王田稅收中撥發(fā)王爺俸祿,多退少補。
因為是地方上直接和王府對接,自然不走戶部,省去中間環(huán)節(jié)。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魏廣德也聽到過不少藩王府被地方官員坑害的消息。
在宣宗下旨給藩王賜田以前,那些封地的管理權(quán)其實不在王府而在地方官員手里,也就是收租權(quán)。
而地方官員就在這個過程中侵占王莊產(chǎn)出,克扣下來瞞報王府。
這樣一來,那些藩王府每年能得到的地租很少,所以才會向明宣宗朱瞻基哭窮,然后才有了賜田。
賜田之后,王莊的管理權(quán)就落到王府手里,他們也不允許地方官插手。
但凡地方官員要去清查王莊,他們的手下,也就是太監(jiān),豪奴就會在藩王命令下往前沖,以武力阻止地方官靠近王莊,如此王莊所得盡入王府。
現(xiàn)在好像就是那些個王莊都被各地王府控制,地方官根本就插不上手。
自此,那什么稅也就收不上來了。
這是魏廣德之前聽人說過的,只是以前只是一笑而過。
反正戶部不是他的地盤,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自然是懶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