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魏廣德所想,晚上魏府來客就絡(luò)繹不懼。
“劉大人,黃大人吶,你們也別找我說這些,你說的這個事兒我怎么沒攔,可攔不住啊。
今天內(nèi)閣幾個人,除了我都舉手贊成,你說我能怎么辦?
再說了,戶部那邊的虧空,你也是朝中老人了,怎么會不清楚。
現(xiàn)在下面的人吶,吃相真的太難看了。
人家都把數(shù)字擺出來了,洪武朝有田地八百萬頃,現(xiàn)在才不到四百萬頃。
之前那些藩王府并進去多少田地,不到二百萬頃的數(shù)字,至少還有六百萬頃田地才對,可是戶部魚鱗冊上只有不到四百萬。
當(dāng)然,我也知道,這不是現(xiàn)在才發(fā)生的,而是之前就有的。
地方上遭了災(zāi),田地受損等級下調(diào),這個是應(yīng)該調(diào)。
他們現(xiàn)在就是要重新看看我大明的田地,重新評定個等級而已,我能怎么說,就因為朝廷沒錢就阻止他們清丈田地?
那朝廷沒錢怎么解決?
我看吶,大家還是想想該怎么應(yīng)付吧,反正我攔不住?!?br/>
此時花廳里,幾個官員圍著魏廣德,想讓他帶頭反對清丈田地的事兒。
理由不外乎就是每次黃冊、魚鱗冊的重查登記都不是個輕省活兒,勞民傷財不說,還讓地方上一陣雞飛狗跳,經(jīng)常因此鬧出民怨。
讓魏廣德帶頭反對,魏廣德可不會干。
他指揮表態(tài)不支持,不贊同,但帶頭對著干,可不是他的想法。
這幾位,哪個不是家有兩天萬畝的大地主,他們怕查,那是因為到時候怕是要多交不知多少賦稅。
魏廣德自以為家里田地再多也不過千畝,和這幾位肯定不是一個數(shù)量級的。
再說了,他的錢財主要來自商業(yè),地租能收多少回來?
這波人還沒打發(fā)走,很快又來兩個,整個花廳沒多長時間就擠滿人,魏廣德不得不把說辭再說一遍。
“朝廷財政艱辛,大家多體諒則個.查查咱們大明的家底兒也好,看看到底該收多少賦稅.我知道浪費民力,下面人也辛苦,可戶部非要查,幾位閣臣都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