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361漏洞
宣府鎮(zhèn)是明初設立的九邊鎮(zhèn)之一,因鎮(zhèn)總兵駐宣化府得名,也有簡稱“宣鎮(zhèn)”者。
所轄邊墻東起居庸關四海治,西達今山西東北隅陽高縣的西洋河,總長近千里。
宣府鎮(zhèn)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別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鎮(zhèn)更是保衛(wèi)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
后世隆慶年間程道生在《九邊圖考》中稱:“宣府山川糾紛,地險而狹,分屯建將倍于他鎮(zhèn),是以氣勢完固號稱易守,然去京師不四百里,鎖鑰所寄,要害可知?!?br/>
與之毗鄰的大同地位也是一樣,這也是為什么明朝設置了宣大總督這一職位的原因,還把宣大后方的山西也并入到宣大總督管理范圍之內。
為何會成為蒙古南下的咽喉之地,這其實很好理解。
平日,俺答汗長期駐留的地方就是板升城,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市。
在呼和浩特市和北京之間連出一條直線,線條會從宣府和大同之間穿過。
好吧,距離最短。
明初,太祖朱元璋專門封了代王朱桂和谷王朱橞分別鎮(zhèn)守大同和宣府,燕王朱棣坐鎮(zhèn)北京,其目的也是為了保證“元大都”的安全。
明宣德五年,宣府鎮(zhèn)總兵譚廣“請置都指揮使司,分直隸及山西等處衛(wèi)隸之?!鲍@得朝廷的批準。
治所在宣府鎮(zhèn)城的都指揮使司取名萬全,借了萬全衛(wèi)的名號,規(guī)模卻大很多。
萬全都指揮使司建立時轄宣府前、左、右衛(wèi),萬全左、右衛(wèi),懷安衛(wèi)、保安衛(wèi)、蔚州衛(wèi)、永寧衛(wèi)、懷來衛(wèi)、開平衛(wèi)共11衛(wèi),另興和守御千戶所、美峪千戶所、廣昌千戶所、四海冶千戶所、長安嶺千戶所、云州千戶所、龍門千戶所7個千戶所。
萬全都司是大明朝設置的最后一個省級軍事機構,只設都指揮使司,而不設置相應的承宣布政使司與提刑按察使司,此前僅有遼東鎮(zhèn)一例。
此時,大松山蜿蜒的山道上,從前一個拐彎處突兀的冒出數十名身著鎧甲的騎士,他們奮力的催動胯下戰(zhàn)馬沒命的往前跑,仿佛身后跟著什么洪荒猛獸般。
在他們經過后沒多久,大地就開始微微的震顫,伴隨著逐漸放大的轟響聲傳來,如同地龍翻身時大地有響般。
只是隨著那處拐彎處涌出密密麻麻身穿各式皮甲的騎士,其中也夾雜這少量身穿鐵甲的騎士,顯然是這隊騎兵里地位不低的人,地面的震顫和傳來的轟鳴聲有了源頭,那是大隊騎兵正在前進。
不統(tǒng)一的軍裝,這就是草原騎兵的標配。
和關內的大明朝軍隊不同,蒙古人雖然也有軍裝樣式,但是更多的還是按照他們自己的實力來制作,有錢的會考慮用造價不菲的鐵甲,而普通的蒙古人家境一般,則會使用皮甲作為防護。